立即注册 登录
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返回首页

大雨不停的个人空间 https://old.lvye.org/?3499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心的兽药-《野兽之美》读书笔记

已有 204 次阅读2006-4-14 20:32 |个人分类:miscellanea

心的兽药-《野兽之美》读书笔记 书作者:纳塔莉.安吉尔(美) 书的内容比较生动,翻译的文笔也比较优美.配图比较精美.由动物或人自身得到的反思很多.这一本科普读物也能让人了解更多的知识. 这个笔记是文摘+嵌入短评的方式写的.绝大部分是咀嚼过后的文摘,极少数是无知的短评.虽然相当多的内容没有偏离原文梗概,但如若分不清哪些是作者原义哪些是我加的,想了解更丰富的准确一些的内容还是去阅读这本书吧.我认为.为了省时间和简化读书,并只了解一个不那么精确的大概,这个"笔记"可以一看. 序言 以人的视角,审视动物,一些是作者的好奇,一些是为了审视细节之美,一些是通过了解动物的原始,来折射人类的原始部分,一些是赞美动物生命的顽强和生命永无止息的变化,还有一些是寻找动物的共性,比如作者说到的骨架,死亡… 归根结底,还是人对未知的迷惑,想要搞清楚,以获得解惑的快感,孩童,科学家,科普爱好者,甚至普通人,都是这样。好奇是一种"病症",本书可能就是一味对症的解药;而好奇后发现是进化的先锋官。 关于进化以及人类追求前进的看法,作者说,如果伸缩力、强健和对于生命的渴望不美,那么作为一切发明之母的进化就没有什么好处可言了。进化就如同站在生物马拉松比赛路旁喝彩的人一样,它大声喊叫着:"不错!跑下去!跑下去!活着!活下去!"。这一段叙述是对人不断发展的精彩描写,使我们这些懒人茅塞顿开。人干吗要那么拼命?忙碌为何?当人产生的那时起或者在人产生之前,"人"就开始奔跑了;可以假设一个理想化情况,人先是形成小团体的部落,部落之间互不搭界,为了抵御自然界的来敌,要强大自己,不断壮大,然后部落开始互相接触,为了资源,互相拼争…正是这些拼争,人延续到现在,还将继续"发展"下去,也就是进化是人与自然界包括人自身竞争的必然动作,这个动作至少在人诞生之时就已经作为一种本能潜伏于人的骨骼中去了。作者举例的蟑螂,性选择,以及遗传等等都隐含了这些内容:竞争是发展的原始驱动。 竞争作为一种本能已经无可非议,但作者说她在适应的那一章节和别的地方,会考察动物都喜欢沉醉其中,而在我们目前这个世界的营销术中根本得不到关注和赞扬的一些行为:即玩耍、欢乐和长期放松的基本需求。这是竞争的目的所在?还是竞争是这些行为的目的所在?或者二者互相依赖?在不同时期,竞争和玩耍各占据主导地位,从骨子里说,我赞同第一种说法;但实际上,二者的关系更像金字塔的塔身和塔尖的关系,没有塔身,塔尖不存在,没有塔尖,塔身没有意义。 作者是一个科普作家,在序言中说她试图以分子生物学和化学角度来说明一些东西,我却连一个科普读者都不是;但还是有一些共性所在:好奇兽皮底下的温柔;论点是纯思辩性的;如果你看后只有嘴角的冷笑,那至少还是让你乐了一回。 但如果你和我一样,已闻到了灵药的芬芳又想看看,除了去读这本书以外,你还可以选择和我一样,对后面的章节拭目以待。 第一章 示爱 不管如何,文章的开篇是两代生命的交结。 1.为了生命而交配? 先列举一下这节中“新颖”或说是有些特别的现象或结论。 1.在动物王国里,实际的情形是,根本不存在什么一夫一妻制。 2.鳄鱼的眼泪与情感根本无关。 3.原以为百分之二到四的哺乳动物是忠实的,但研究表明,这个数字还得下降。动物行为学家惊奇不高兴地发现:放荡行为大多是雌性所为。 4.乱交的理由是为了获取最好的基因品种及获得更多的基因品种。 5.这节的最后部分说出人和猿猴差异的困惑。 第一点说明了用物种来对应忠贞与否还是太粗略了。人以类聚,物以群分,只能在各个物种类内部再区分这种差异了,也就是各物种均有非一夫一妻制的实例,但不能以此证明各物种中的所有动物都是非一夫一妻制的。鳄鱼凶猛,它的眼泪就是情感表露,这是以前或现在大部分人的想当然:硬汉的哭泣。表象没有反映实质,那都是因为那些实质只是我们自己想像的;在分析当中,分清客观情况和主观想像是相当重要的-如果要寻找本质而不仅仅是为了沉醉于臆想的话;当然很多推论都只能在客观加主观想像的基础上来进行,所以这些推论可能并不能放之四海而皆准,数学中的推论为什么除外呢?那可能是因为在数学体系内,不存在主观想像或者说主观想像是准确的客观数字,故此。放荡很显眼,是故意用词,作者人性化这个行为是为了生动吧;第三和第五点都反应了人类和其他动物差异甚大,但也未必。第四点唯一的反例可能是人的发展,除非是在人类形成一夫一妻制的道德范畴前,已经拥有足够多的和足够优良的基因品种,而其他动物还在这个足够多,足够优良的临界点之前?另外一个作者未曾表达的问题是,所有生物为什么都以繁衍后代繁荣自身群体自身物种为天性?其他动植物也有人的养儿防老的想法?自身生命的延续这个解释总觉得缺乏灵魂的直接关联。 这一章作者列出了大量的例子来说明这几个现象,但上面的这些疑问没有答案,不知道后面的章节是否会有? 2.渴望搂抱 尽管篇幅较长,但内容比较简单:在一部分动物当中,脑垂体荷尔蒙除了有催情和繁殖的作用外,还是一种建立友情的化合物,这种友情并不仅限于搂抱,其作用要复杂得多。 3.讲一个姻亲的故事 食蜂鸟中较年长的家伙会操纵、哄骗、剥削较年少的小鸟,希望这些不成熟的小鸟作为他们的奴役对象。但作者用的这几个动词过于人性化了,给我们的感觉是老鸟很坏,小鸟很幼稚;事实上,这可能是一种实习,也很可能是环境导致,比如已经没有合适的位置安家,必须结成团体抵御外敌,等等,每只鸟在群体中都有自己的位置,尽管有的很不愿意,但事实是它没有进行别的选择。跟人有些像。 4.雌性选择:一种进化力量 选择更强大的基因,作用是提高其后代对寄生虫,瘟疫,自然灾害的抵抗能力。或者有例外,那也是该雄性有额外的特征吸引她,比如嗓门大、不搞同性恋、未婚或尚无工作可作,这应该也能用基因多样化来解释,但文章没有延伸这个话题。作者也没有提到雄性选择,在动物界不知道这个词是否还存在。一切选择行为似乎都是为了防御,筑起生存院墙,然后花去生命的百分之一时间,用它们的尖嗓门高歌、用漂亮的羽毛去舞蹈? 5.天下父母心 为人父母好像是最自然的事,为子女付出一切,不仅仅是端屎倒尿的脏累差,得到的却仅仅是孩子的天真可爱,短暂的温馨相聚,这一切似乎很不公平。这里的内容是用脑垂体和后叶加压素两种荷尔蒙的试验来剖析的,霍,看起来有点儿枯燥。 6.海豚求爱:残酷、狡猾而复杂 瓶鼻海豚是一种特殊的动物,智力很高,群居联盟,派别众多,派别随时都在改变,一起玩耍,雄性派别还有一个目的,群牧雌海豚,既然是,一方是主控,一方就是被控了,期间涉及到据说是很暴力的场面,就像羊倌用马鞭赶小羊一样?当然很多外形可爱的动物打架时都是暴徒形象,和蔼时又都能逗小孩开心。 7.深及皮毛? 谈的是外表的影响力以及为什么要选择“美”的东西。对称是最古典的美,那是因为对称的动物具有更强的基因,更强的细胞,它们得到了更好的营养摄取,从而有更强的控制能力,文章列举了斑马雀,雄鹿,人,家燕和八哥等等动物的多种试验来说明这些观点。也就是潜在的,是进化的动力驱使动物们认为越对称越美,而我们这些家伙只知道看起来很舒服的那才是美,这种舒服当然包含对称这一美学要素在内,就像双人跳水的打分一样。 8.兰花的远大谋略 三万多种兰花绝大部分都是自然界的稀有物种,兰花物种的生存秘诀就是用形状、味道和色泽等来诱惑飞翔的田伯光们为它们传递花粉。特定的品种有其独特的方法,它们以其独特的欺骗方法长存于自然界。也正是因为它们的独特、美丽成了那些收藏者们的最爱,这一次,它们诱惑来了真正的杀手:人;正是因为人的收藏还有环境破坏导致了在森林里,它们逐渐成了其他生灵眼中的稀有艳物。 第二章 生命之舞 或许这是真正的细节之美了,这些词都是微观的,只属于显微镜下的美丽。 9.人体机器的脉搏 人或者其它哺乳动物都太复杂,而越来越多的科学家都转向虫类研究:线虫。不是因为这些线虫可爱,而是因为这些家伙简单,研究它们就可能更容易了解一只单细胞卵如何把自己改造成复合的复杂的有机体这些根本性的谜团,当然具体到某人的研究可能只是这个大课题中细小部分。至于说作者反复提到的线虫的兽性之美迷住了很多研究者,那或许是深入研究后的科学家们自己才能享用的独特蜂蜜了。研究线虫就是研究其它动物--真正的生命之谜,作者描述得比较乐观,说20世纪末就会完成某些极其重要的阶段,但现在是2006年了,我们普通百姓还是没看到这方面的消息,也即是那些研究人员即使有重大的生命发现,也没有足够大的震骇力量来影响社会,所以该研究并不如作者语气那么轻松,尽管线虫只有959种细胞,尽管线虫还是透明的...... 10.DNA的包装 用什么材料来包装?组蛋白!5个蛋白构成一组组蛋白。人的DNA单个分子合并之后的总长度超过3英尺,但以合适的方式把它们打包后却只有十万分之一英寸。这就是组蛋白的功能之一。一旦组蛋白发生扭曲或不正常工作,那么疾病就会袭击这个动物主体,比如癌症。另外的一些功能还在研究之中,比如激发DNA,打开或关闭基因,而细胞是通过对基因活动的控制来执行其任务的:分泌胆汁,进行荷尔蒙代谢... 这节中印象最深的还是组蛋白的压缩能力,可惜其机制似乎和软件中的压缩技术迥然不同,否则也可模仿啊。 11.伴护蛋白质 新的蛋白从细胞内部产生的时候,它们只是一串氨基酸,在形成其三维构型之后,才能担当生命分配给它的角色:抓住氧分子,分解糖...而形成三维构型的工具就是伴护蛋白质,它们类似于助产婆。还有一种叫应急蛋白的伴护蛋白,它们的作用更像医生,在其细胞处于危急时刻大展身手,以稳定住其余的蛋白,在分子快要萎缩的时候,紧紧抓住它们尽量让它们恢复原型。伴护蛋白很像社会上的医院,只不过他们是不对其它蛋白收费的,那是它们的使命。 12.长生的秘诀 细胞的分裂次数是固定的,这个定时装置就是细胞中染色体的顶部,那个叫端粒的东西,细胞每分裂一次,端粒都会被刮下固定而非常少的量。尽管细胞死亡后会有新的细胞代替它,但作者说端粒长度和人体的衰竭之间,还是存在某种强烈的联系。平均来说,老人的端粒长度比一个孩子的要短一些,作者还怀疑地指出:可能性极大的是,人体大部分细胞端粒的长度少于某个长度的时候,生命的末日就到了。端粒会因为恶性细胞的分裂而缩短,判断癌变细胞状态的方法就是:与病人的正常细胞的端粒比较,端粒越短,情况就越遭。在肿瘤发展到高级的飞快的阶段,情况可能会发生一个根本性转变,大部分癌细胞会死掉,但有一小部分却会永生,永无休止地分裂下去!这些细胞包含了端粒器酶,它是端粒顶端的构造者,在正常细胞中,它不上班,但在那些永生的细胞中,它上班了,也就是说,在永生细胞的每一次分裂中,端粒都不会变短,而端粒却是细胞分裂的控制器,如果这样,那这些细胞内部没有信号来控制永生细胞群体的发展了。当然,这有一个前提,那就是端粒的长度果真控制了细胞的分离次数,决定了细胞的存亡;但以目前所知,端粒的长度和细胞的生命也仅仅是一种伴随关系,就像白发伴随老人一样。 13.DNA弯曲了会怎样? 蛋白是有力的DNA弯曲器,它能使DNA分子产生接触,这些分子就会变得活跃起来,从而使身体发生变化,比如产生新的酶或蛋白,影响性别等等。病毒DNA弯曲蛋白也能融合进宿主的染色体来,从而影响染色体。DNA是动态的,它永远在和周围的分子交流。DNA弯曲和深沟的作用是让化学字母进入到合适的秩序,另一种作用是蛋白需要配合才能工作,所以弯曲是为了让蛋白发生接触。高级一些的动物的基因控制比细菌的复杂得多,DNA弯曲也许是一种求全之举。 14.胚胎的蓝本 胚胎动物生长的大权握在霍克斯基因手里,他们在胚胎生长的头几天里就会决定肉体的基本结构和发展方向。也就是说,霍克斯很快地完成了模式定型的工作,胚胎在接下来的生长过程只是零件的重复构造,机器的结构早已定型。法国科学家的一个有趣的设想是:霍克斯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三维排列起到一种内置钟的作用,当生长合并时,可以用双螺旋的长度和构件本身作为计时装置来标上时刻。不晓得是作者改了这句话还是原本就这样,反正看不懂这句话的描述。作者对这个设想的另一个阐述要形象得多:按这个设想,霍克斯基因压缩了整个人体外型。这很有哲学和艺术含义了,天使长加布里尔告诉圣女玛丽说,她将孕育上帝之子,里面都有小小的耶稣,头朝玛丽,笼罩在光束之中(报喜节的描述,没看过,不晓得是不是来自圣经)。 这事好像只开了个头,后来还有更多的疑团等那些科学家们研究,对他们那来说,这未知就像苦苦寻觅的宝藏,不过只露出很小很小的疑似一角而已。 15.未断裂DNA的文本 有的语言是非常复杂的,但也抵不过DNA分子语言,有的人正用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分析DNA分子语言,就像用来钻打石头的凿子来开采金矿一样。DNA分子语言没有标点符号,就和希伯莱语、依特鲁立亚语一样。以色列科学家把它命名为诺米克(gnome)语,语言由字词构成,和软件中的组件思想差不多,没有可复用的东西就不是语言了,语言有结构,基因也有结构,软件也有结构。生物语言学只是计算分子生物学的子集,一看到计算分子这个词,偶就感到这东东和解密一样,有穷尽算法一说,浩繁无边。当然基因序列比这些都复杂得多,后面这一页草草掠过,不看也罢,那不过是一种对混沌的描述。 第三章 滑行 对滑行动物的举例描述,很多人对这些东东都感觉比较地厌恶和恐怖,它们有自己的世界 16.蝎子的赞美者 有点不明白为什么单写了这一节,看完了没觉得有什么特别要赞美的,站在人的角度。蝎子残忍:会噬同类,竞争者;似乎也很无情;蝎子寿命长和它极低的代谢率有关,代谢率越低的动物都比其代谢率高的动物活得长久多了;如果你刻意要长寿,请降低代谢率。蝎子喜欢夜晚活动,它身上的外壳能高强度地反射紫外线,月亮或其它光源。蝎子极度敏感,爪子上有超敏感的须毛。孕育期只有大象和它差不多,达一年半之久。有些种类的蝎子还是模范父母,会哺育其孩子两年或更长时间。总体看起来,蝎子的世界还是不和谐,不是我们人想要的境界。 17.寄生虫与性 在进化的世界里,寄生虫是一些巨人.人类和大多数物种有性别之分,而不是双性同体的方式简单复制,与寄生虫的存在不无关系:我们得以不断地变化组合基因,以形成对寄生虫的短暂抵抗力. 寄生虫有其自己的生存策略,比如让蜗牛变疯,让它被天敌吃掉,然后寄生虫的幼虫在新宿主里成熟并繁殖起来.寄生虫通常对宿主有害,全人类有一半的人都是死于疟疾;但也不全是有害,比如消化食物的有益细菌,他们属于共生. 有性繁殖一种原因是为了在新的一代中产生个体的多样性以让它们的一部分在新的环境下生存下来,也可以减少他们为资源彼此之间直接竞争的机会.但目前为止,为有性繁殖进化找到的最有力的证据来自对寄生虫的研究,是它们促使了这种进化. 寄生虫一旦离开寄主就活不了了,所以他们有很多方法来使其从1号宿主身上转到2号宿主.比如让宿主打喷嚏或让1号宿主行为变化,进而让2号宿主吃掉.更高级的一些是寄生虫在多个宿主之间循环,作者的举例是一种叫刺血枪的肝吸虫,他们从羊肠里的卵,到蜗牛,到蚂蚁,再到青草,到羊,一代虫子走一个闭循环.生生不息. 站在系统的层面看,寄生虫的存在是必然的,不仅是因为寄生是世界上最为广泛的生存方式之一,还因为这个世界是一个相互制约的循环世界.那些研究者或许可以写一篇初中作文:假如这个世界没有了寄生虫.来获得研究的更多支持. 18.圣甲虫:无双的垃圾回收者 在有埃及出现的片子里见过很多了,从坟墓里跑出噬人的圣甲虫.其实那不过是电影的艺术手法,因为圣甲虫就是粪龟子,人或动物身体并不是它们的食物.古代埃及人崇拜这种虫子,法老死去时会把心脏切出来,换上沾满了圣甲虫的石头填进去. 它们不仅仅是人类的恩人,也是其它动物的恩人,它们是这个链条中有机的一环.作者关于它的一些描述显得比较好笑:它们中的一些会附在动物的皮毛上,等待动物的排便时刻,然后奋勇扑向半空中的东东.它们种类繁多,这是因为它们的食物是随机分布的,在自然的动物世界里,动物们何处拉不得屎?这种偶然性助长了互相竞争的物种的存在,就像运气一定程度地存在于比赛中一样,增加了选手存在的空间,也增加了选手的多样性. 19.万物莫若蟑螂 这家伙历史久远,有可能起源于4亿年前的志留纪,比6000万年的蝴蝶,1亿五千万的甲虫早得多.文章赞扬的是它的生存能力.至于危害人最多的,就是德国蠊和美国蠊了.一只雌性德国蠊在不受干扰的情况下两年内能产下4千万只小蟑螂.试验证明赶走蟑螂的最好办法是通风,因为气流会让蟑螂的表层干燥起来,干燥会要了它的小命.杀虫剂在蟑螂的进化下纷纷败下阵来.近些年用于干扰蟑螂的多个生化过程的新一代杀虫剂终于有一定的长效了.因为某只蟑螂能天然地抵抗住破坏某一神经元件的神经毒素,所以早期的杀虫剂均不敌蟑螂.现在的对蟑螂进行多方面干扰的杀虫剂能让绝大多数蟑螂消亡了.最重要的是,即使它能抵抗住,这种抵抗力不能遗传.既然这种物种能在地球上悠哉这么多年,那么人类的杀虫剂很可能只是它们进化路上的一个小小障碍罢了. 20.狭窝毒蛇:奇异、勇敢而恶毒 这是一组蛇的统称,它们的面部都有狭窝,包括菱形斑纹响尾蛇、铜头蛇、水生噬鱼蝮蛇、角响尾蛇等等。它们致命的毒素是大自然中最复杂的化合物。狭窝雄蛇为了夺爱会和竞争对手大战几天,还可能是好几百条雄蛇的战斗,场面很是壮观啊。这种蛇对猎物的化学记忆非常地强,他们用毒液杀猎物,放任猎物逃走,但它们会找到猎物的尸体。毒素对蛇来说非常重要,不仅仅是能杀死猎物,还需要蛇毒里面的降解酶来降解动物,否则它们的超大猎物被这些蛇吞噬后,会腐烂在蛇的肚子里。狭窝蛇和非狭窝蛇的一个差别是前者有红外探测,后者没有。一种理论是这种功能的作用是用来防御的,可以让它们知道靠近者的大小,以决定是逃走还是坚守阵地进攻。文章进一步说明狭窝者喜四处游荡并需要保护它们的蛋,非狭窝者则是找隐蔽的地方产蛋并不保护它们;在保护蛋的时候,红外的作用非常有用。当然,感觉红外的进化说明不够有力,在其它时候这个功能也是非常有用的吧? 第四章 适应 既有万物,其一就不能独立,对其来说,众多的它物就构成了其生活的环境,要相处,就需要适应。 21.玩耍的益处 这一部分似乎不用多说,在现在的很多人的认识中,快乐是至高的目的。现实人类社会的发展也让这节的某些观点显得“不正确”,譬如:繁殖是所有有机体的最终目的之所在,但目前的众多丁克家庭事实地证明了这个论点的偏差。玩耍游戏的目的是高兴快乐,但也会消耗能量,促进身体的发达,脑神经的成长。文章的意思是所有的玩耍都在为某样生存生活的目的而存在,比如有意无意的逃跑演习,捕食演习...玩耍也有利于群居动物融入集体。即便有的是为生存,有的是欣赏生活。 玩耍还助于仇外的团队精神的建立,玩耍具有一定的随意性和盲目性,玩耍也具有潜在的傲慢和残酷之处,往往具有比较强的排他性。玩耍在儿童阶段看似漫无目的,实则在模拟成年人的会体验的很多技巧,当然玩耍也具有很强的生理成分,比如促进神经树突和肌肉组织的生长,更多地是一种环境的融合,比如锻炼给予和奉献的艺术,转变自己的欲望,以让同伴快乐,达到一种另一种层面上的快意,这就是和谐? 22.霍尔蒙与土狼 脏乱凶狠,这是我看了土狼照片的结论。身上的飞虫无限,皮毛脏乱,缺乏人认可的美感。这东西猎杀动物的效率很高,吃东西什么都不剩,包括骨头,这种动物的雌雄霍尔蒙水平都非常高。作者把它单独拿出来写可能是因为作者认为:在科学界,例外的事情总往往非常清晰地说明作为规律的东西。 土狼有严格的等级制度,母狼居统治地位,这种特殊的动物是母系社会,雄性是社会的边缘角色。它们比其它动物凶残的原因就是它们的激素水平是相当地高,如果一胎中有两个幼崽,那么出生之后立马的动作不是吸奶,而是去找兄弟或姐妹的后颈,咬s它。让科学家去研究吧,尽管人类的残忍不遑让它,但这种赤裸的残暴不能让大多数的读者产生好感,我想。 23.最濒危的灵长类 指猴属于前猿型或猴子以前的物种,它们在地理隔绝的环境中生存了下来,其它地方的都被猴子和猿猴替代了。现在还活捉的30种指猴几乎全在马达加斯加。这些大脑比任何其它的近猿动物都要大的家伙的中指非常特别,它可以向任何方向转动,是指猴万能的工具:钻树、打孔、抽汁等等。指猴的生活大多在树上,就连交配也是,并且非常独特:倒挂在树上进行。在印尼定居者1500年前到达马达加斯加之后,人就不断地破环原有的生态环境;并且这些夜间触摸的家伙可能是因为长相怪异丑陋被当地居民认为是灾星而惨遭通缉。拯救马达加斯加不仅是拯救这里贫穷的人类,更多的目的是拯救这里独特的生物种类:142种蛙,106种鸟,6000种无花植物和世界半数以上的变色龙... 24.大海游鱼 1000多种丽鱼的祖先是同一个.这些不同的物种之间的基因差异有的非常小.在对14种维多利亚湖丽鱼研究中发现,它们的基因差异只有两到三个基因对子,人类的基因差异比这14种鱼类的基因差异要大得多.不过人类都是同一个物种.这个比较让人有点疑惑:为什么人类是同一物种而不是四个物种?若以食物来区分种类觉得理由还是不够充分的.丽鱼的一元进化模式很疯狂,各自有不同的食谱,并且有一种丽鱼的头永远偏向左边,另一种丽鱼的头永久地偏向右边,都是为了吃游过身旁的鱼的鳞片.这种鱼的多样化进化与人的全球化思想是相背的.多样化能容纳更多地生物数量和种群.它们孵化后代是在嘴里进行的.在养育鱼苗时期,它们的嘴有点像袋鼠的幼儿袋,随时回收鱼苗并离开. 25.追逐猎豹 因为人的原因,数量骤减的它们各种群之间的基因变化非常贫乏,尽管他们还是很勇猛,但寿命很短了,圈养的猎豹很少有活过7年的.争论不休的基因同质似乎是最大的问题.基因如此贫乏,一说是人类导致的结果,一说是它们自己选择的速度进化导致了其基因的单一,为了速度放弃了别的多方面的进化,基因同质的直接代价就是短寿,对寄生虫,瘟疫的抵抗力下降...这似乎为人类选择丰富生活提供了深层次的理由.单调选择将不是正常的可持续发展的行为.不过猎豹的猎食行动是非常优美的.迅捷,弹性十足...现在被人保护得比较好的猎豹领地是纳米比亚. 26.忙似蜜蜂 懒惰是极为自然的天性,几乎为地球上所有物种的共有!时间预算分析揭穿了蜜蜂,蚂蚁等是勤劳模范的说法是一个谎言!大部分生物在大部分的时间里什么也不干,想吃就吃,想睡就睡,到了成熟期耐不住性欲冲动,开始养育后代...人也差不多.不过人和大部分物种比起来,工作时间要长2到4倍,还不包括家务!人都忙了些啥呀,TNND!看样子是人太有追求了.或者是竞争太激烈了. 当然,那些家伙懒惰也有一定的理由,譬如保存热量啊,避免被邻居追捕啊...事实是,它们都"懒"啊!狮子有可能12小时一动不动地待在哪里.好像是勤劳的猴子整个白天的四分之三也是睡觉,还不包括本来就是睡觉的晚上,还有很多例子,精力最旺盛的蜂雀,海狸... 懒惰不是贬义,因为它们之所以这样有它们自身的充足的理由,比如花费巨大能量去获取食物,自身不能通过增加食物和训练等方式来获得更多的能量,它们在团队里的力气是固定的,越忙碌,死得越快,书中的形容很形象:一块不能充电的电池.蚂蚁和蜜蜂都属于后者. 人之所以忙碌书中的解释是我们想要得到比生存更多的东西,比如把奔3的电脑换成奔4的...而疯狂的欲望,贪婪等很可能是文化教育中的进取等的突变.极度地懒惰可能导致寄生虫生活模式地出现,所以这些过度的东西,都被列在了<<七宗罪>>里了. 额外地,人的种群内部的社会等级制度和对生活舒适度和生活质量的高标准追求,必然会导致人比其它动物忙很多了.忙多少,是一个值得权衡的问题. 27.人性若此 科学和宗教不同,但也有共同点,就是罪的定义,被称为罪,就是让罪者受到群体里的其它人的鄙视和排斥.科学研究中的一些罪--尽管在刑罚里就是罪,我觉得叫错误更恰当一点:编造成果,滥用名誉,马虎...在动物行研究者中有一种恶劣的小罪,那就是把动物人性化,赋予它们情感,目标,意识和天赋.这是传统的观点,最近的反叛研究者越来越多:神人同性质论能促进对动物生活和感知力的理解.新的观点认为:人的物理结构和运作机理和其它动物一样,所有的有机体都是处在同一连续线上.考察行行色色的众生相时,否认人性的方方面面是没有意义的. 这种对立到现在应该都没结束,即人神同质论认为动物行为是有意识的,反对者认为只能记录动物行为,而不能说动物有意识.这场争论甚至扩大到了人是至高的这些观点.感觉很像欧洲中世纪的时代.这种喋喋不休的争论的任何一方都没有足够的理由来证明自己.争论本身倒很有趣,能增长读者的认识. 额外地:增长了这种认识又有什么用呢?就像看了本书一样,难道仅仅就是为了感到有趣本身,我写这文摘+读后感到现在,感到有些迷茫了,获得了知识总是好的事情?!朋友竟然告诉我:你分得那么清楚干吗啊-不是说本书的内容,但也涵盖了这些东西.我觉得:要分清楚其实是空间结构感的缘故,而这种思想原来是一大缺点?!继续迷茫下一章,现在的目标是把它读完,摘完,写完...然后再想这个新的问题. 第5章 体能恢复 主要是关于健康的一些阐述 28.行经新理论 这些内容生理课上可没学过.不是人才有经期,很多别的哺乳动物也有,蝙蝠,树鼠等动物都曾有过.行经的作用古人一直不明白,认为是损失,这样的妇女总是受到贬低-在现代社会以前.新的理论是行经的作用是破坏病菌的温床.不过这代价有点大.整节都在阐述这个新理论,而不是传统的认为:霍尔蒙调节的副产品.不晓得现在的医学是怎么认为的了.也和这里的新观点一样? 29.素食的美妙 标题有偏离中心的嫌疑,说的是素食-尤其是青菜防癌扛癌,但压根没提菜汤的美味呢! 植物中有一些化学成分没有营养价值,对眼前的生存来也不是必要,但是,它们能起到防止和阻止恶性生长.大豆和青菜中富含一种叫作染料木苷的成分,它能阻挡血管发生,也就是新血管的生长.肿瘤细胞在1-2毫米的时候,必须要刺激其周边的毛细血管的生长-资本的原始积累,形成完整的脉管之后,它就能得到充足的氧气和营养,从而最终侵犯血液和淋巴系统.染料木苷能限制血管发生,也就是让初生肿瘤停留在有害的阶段前. 在食物里研究化学是很难做的事,尤其是有的食物的某种自然毒素能刺激癌细胞的生长,而有些成分又能抑制疾病的发生,对食物选择来说,要理清哪种物质占主导哪种占次要是相当困难的.在营养业里面,还存在过度宣传和很多骗术,也有很多人是维他命万能者和只进食果类,只吃果类、豆类等刻板的进食者。青菜当中的吲哚三甲醇和璜基拉芬都能起良好的化学作用,前者引导物质向良性的分子的转化,后者就是菜里刺鼻的味道,它能刺激人体自然地产生保护酶,它们会抓住致癌物质,去毒,然后把它们冲洗掉。 小吃很好吃,炒饭也不错,但这些陈腐的食法容易产生致癌物质,诱发癌症发生,本节最后部分作者建议科学家们多研究菜汤的精妙处,而不是把它们制作成菜丸子! 30.胖不忍睹:哺乳动物的命运 全球减肥业已达3000亿美元的时候,3700万人却在遭受饥饿之荒,就像现在的宠物盛行,贫困人口还是非常多一样。参次不齐就是这个世界的现状,谁也不可能根本改变它。哺乳动物逃不过肥胖的命运。一种叫脂酶的东西把进食后的脂酸给存在脂细胞中,脂酶在所有试验过的物种中都存在,在女性中,比男性的要高得多,也就是说,女子更容易发胖,或许是为了孕育?有一个疑问就是为什么人发胖之后容易受高血压,动脉梗塞和糖尿病,而其它发胖的动物就没有呢?由食物中的脂肪转成身体里的脂肪,只需要消耗脂肪的百分之二能量,而在把淀粉转成脂肪时,会燃烧掉碳水化合物的50%热量,人体好像有两个东西是可以“无限制”扩大的,一个是脂肪组织,一个是皮肤。脂肪细胞一个很有特点的特性就是,它们像气球,可以大幅度地容纳脂肪滴,所以如果减肥成功,不能再大量地进食高热能东西和大量脂肪,否则这些细胞又会鼓起来,在原有细胞无法存储的情况下,会产生新的脂肪细胞来存储,这样,如果不能很好控制...越来越胖的趋势是不会停止的,因为脂肪细胞有一个恐怖的特点:在体内,它们永远不会死掉。人体的大腿和肚皮是最容易沉淀脂肪的地方,男子的脂酶在肚皮上是最多的。肚子发胖的人一旦由于类上腺素阻断剂的刺激,脂肪细胞就释放出脂肪酸到血液。因为循环的缘故,这些脂肪酸首先到达的是肝脏,而不是它们本来要提供援助的身体肌肉,太多脂肪酸进入肝区,肝脏就对胰岛素产生抵抗,然后,血糖水平激剧上升,胰腺产生更多的胰岛素,从而导致了高血压,糖尿病,进而是心脏病。也就是说,如果在肚子上肥胖,比在腿和屁股上肥胖,要有害得多。嘿,脂肪肚的人不用抱怨谁,是那个叫上帝的家伙把人设计得容易有病啊。长期发胖的人还有一个特征,就是脂酶等相关酶的水平一直很高,哪怕在减轻了体重的时候,依然如此,不像有的动物,为了过冬,脂酶水平很高,迅速长胖,到了春天,脂酶降低,又瘦了回去。 31.解剖喜悦 喜悦能使人对人生产生留恋,并能延长生命。幸福感有利于健康,科学目前还说不出详细的原因来,长跑运动员产生欣快感的物质因多芬,只是减少痛苦的感觉罢了。这是因为,目前的研究还大多是疾病,痛苦,压抑上面等不幸上面;还有一个原因是在实验室很难重现幸福感,除了笑。欢乐不一定来自严肃的意义和沉重的思考,无论如何,多笑,多愉悦,才不枉这来世间一遭啊。 第六章 创作 一大部分的创作者在心智上是值得怀疑的,这好像跟科学家大多是BT一样,极端主义者方能到达那个境界。 32.灵巧的医生 凡高是名人了,所以医生对他的死后医检和诊断不少于152次,典型的当代社会名人效应。凡高在37岁自杀前只卖出了一副画,并且隔掉了自己的右耳。很显然,在他活着的时候很不得意,拼命画画,喝烈酒,也许存在一些病症,导致人没有节制。画比较直观地显示了作者本身的情况,也反应了当时的社会现状,这种推理应该是正确的。艺术来源于生活,就像研究诗歌,歌词等来了解作者或作者的时代一样。当然,对画的研究只是一些热爱艺术的医生们无法抗拒的走神,画布就是它们的病人。这些额外的研究不可避免的存在很多偏差,还是结合史料和那个时代的医学文献来研究,显得更靠谱一些。莫奈晚年的水彩百合系列多呈蓝色和淡紫色是因为其晚年眼睛手术后对蓝色的辨别能力大幅提高,艾德加.德加晚年的画强调形式和周边运动,也许和斑点退化症有关,这些都显得有理多了。这些“业余”爱好目前似乎只是有趣罢了,严谨的研究是要多学科着手的,就像米开朗基罗的《圣母怜子》像,基督都死了,血管还是突起的,医生们说这是一个“错误”,艺术家们大为光火...最后结合文学、宗教和艺术史学,解释为:从死亡当中诞生生命,人性最深层的苦痛中隐藏了最高欢乐的种子。 33.从疯狂到杰作 公元前四世纪的亚里斯多德曾提了这样一个问题:所有在哲学、诗歌或艺术上有所贡献的人,他们为什么都是忧郁的呢?好像创造力和精神不稳定有很大的关系,尤其是艺术领域。一组统计数字比较好玩:酒精中毒的比例最高的是演员,60%,小说家是41%,自然科学家3%,军队10%;抑郁症,70%的演员,13%的诗人,普通大众和科学家却还不到1%。文章还继续说:不是说疯子或抑郁者就能出高品质的作品。艺术成就还需要个人持续的努力和牺牲,也就是说,有精神不稳定者,只是有可能比较有创造性罢了,而高的个人成就则还需要其它一些独特的禀性。不太严重的抑郁,可能是一种人的特征而不是病症,这种气质或许是进化而来的,所谓生于忧患嘛。个人觉得忧郁的人比较爱思考,比如叼支烟蹲在河沿边。关于忧郁和其它一些情感在大脑中的物理分配问题,还是略过,读到这里,就想到杀人者汉拔尼面前的人脑的恐怖。总之,忧郁不全是病症,因为它们能使人创造出动人的东东来。 34.工作中的科学家:维克多利亚.伊.福尔 这是华盛顿大学的一位生物科学家,主要研究动物胚胎,得过很多奖,这一整节都在描述这位天才和她的工作,天才的工作和想法总会让人震撼,受到刺激和激励。作者这样写除了要想使这本书的内容更丰富-加上了生物研究者的描写,同时也是对描写对象的一种褒奖吧? 35.工作中的科学家:玛丽.克莱尔.金 这是一位基因学家,致力于寻找乳腺癌的致病基因,这一节描述的也是她的整个概况:干练能干,思想清晰,果敢竞争...对我们常人来说,这些强人都非常可怕可敬。 36.与斯迪芬.杰伊.古尔德在科学博物馆 这个哈佛大学的多学科教授是一位科学偶像,读了作者文章里的用词后你会毫无疑问地下这个结论.当然是偶像就有支持者和反对者.他写的<<八只小猪>>不晓得有木有中文版,翻翻也未尝不可.该书讲的是自然的不准确性和泥浆,世界随处可见的冗余之处.世界就是这个样子啦,不见得都和科学的精确,条理分明一样,严格地说,科学分析的对象永远是大自然世界的子集. 第7章 死亡 所有生命的最终归属就是死亡.一切的生命均有为生存而战斗的本能,直到精疲力尽,流尽最后一滴血.但也有反例,那就是自杀.唯一可以对死亡心存感念的是:死亡是为了别的东西的存活,死亡导致世界变化,而世界变化是我们世界生动可爱的根源.譬如:我们眼前的一切或人类都永恒存在,你能想像吗?那也等同于死亡.世界变化促使了时间这个概念存在. 37.生命的关键:细胞死亡 死亡本身不需要解答,也不接受任何解释.那么研究细胞死亡和生命死亡好像就没有任何意义了.我是这么看的,当小猪发现它的尾巴上有根毛发比较特殊时,用猪手去挠挠是不可能禁止的,好奇心是天生的可爱能力.再说,对人来说,研究细胞死亡还有宜于对疾病的研究.细胞死亡是很生动的:有一种定时细胞死亡现象,死亡时把自己炸开,爆裂,然后融入血液当中去.细胞死亡还是比较深奥.看了也没记住那些例子.有的是细胞生命的必然,它们死亡以形成别的组织,有的死亡会酿成机体病变. 38.生死的裁决者:米克(MYK)基因 它能干扰别的基因,从而破坏正常秩序,就像叛军头领一样,懂得制造混乱,还懂得占领关键位置,除掉某种东西,让癌细胞永生.米克基因产生的米克蛋白需要其配偶叫迈克蛋白的家伙的配合才能产生作用.它们合作以打开或关闭一段基因,从而启动细胞的巨变. 39.自杀的另一面 就每一个人类的个体的自杀来看总是悲哀的,隐藏着辛酸的故事.但是从进化的角度上看,自杀可能是为了其它个体的生存而进行的;也可能是大自然的选择:趋向衰退.在动物界的自杀行为有的是盲目导致,有的是为了后代或亲友的存活.人的自杀一部分是理性的,比如战争上为了战友家人英勇就义...有的是因为和环境的关系异化所导致的...有的是因为精神上的病态.但是他们自杀都有他们自认为最正确最理想的理由.自杀者大多是有情绪上的问题,压抑,忧郁,伤心过度... 40.雪上加霜 讲的是爱滋病,举例是作者家的朋友.一个漠视所有疾病的人.当然,这种态度也可能跟病人本身是社会边缘人物有关. HIV病毒的突变是无止息的.也是最凶猛的.它们破坏人体的整个免疫系统,消灭掉免疫系统的指挥官:T4细胞.巨噬细胞,它会颠倒人体整个的胞动素网络;它们有足够的耐心在各个关口设置埋伏,不断地繁殖淋巴结,等待T4细胞自投罗网.这种病一度让人感到了它威胁到人类种群的巨大可能性,即使在今天,它依然让人束手无策,四处蔓延.在死亡面前,人类是如此地无能为力. 41.一位孙女的担心 作者祖母的孤独感,让他们一家子都有很深负疚感.并由此感到无奈.老人都会怕孤独,神经质以及具有一些不可逆转的病症.面对老人,人只有感伤生命,有时还大发脾气,并想自己老了不会那样而事实上却总是那样...生命的结局总是一种哀伤,这也许是悲伤的东西往往能打动人的缘故.动物或许也一样吧.这就是我们的世界.生是这喧嚣的漩涡,死是漩涡寂寞的宿命,有点悲观的刀刀语录,符合这样的感叹。 [完] 2006.01.22-2006.05.05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