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注册 登录
绿野自助户外活动网站 返回首页

adsummer的个人空间 https://old.lvye.org/?348715 [收藏] [复制] [RSS]

日志

散步江南

已有 354 次阅读2012-6-12 10:14 |个人分类:private

前天去到元大都遗址公园看花溪海棠。似乎没找对正地方,只见到稀稀落落几株海棠树。似乎都是白海棠,走近了花枝仔细观看,在九、十片翠绿新叶拥簇下,初开的海棠花儿七、八瓣娇白微粉,像是刚换的浅色夏装;花近旁,五、六枚花蕾色彩粉红,形貌比开放的的花朵更加丰逸俊朗;再配上花蕊的轻鹅黄,绿、白、粉、黄四色相衬,这色调搭配仿佛暖中透着清凉;额外地偶尔有三、两只蝴蝶蜜蜂,在花枝旁匝绕往返;动静绿艳暖凉互相掩衬,恰好便成就了如此一树美景。风吹过,花枝颤动,一缕幽香忽然漂入呼吸间,清新微甜,屏息品咂,竟让我想起不久前的清明时节,在江南尝过的龙井茶香。江南之行前,曾随手写了两句“轻衣可堪销微寒,一尺径前,三五蓑居烟斜上,灞上已微黄寻;寻舟小拟泛江南,燕舞蝶忙,越色秘釉洗西塘,山水一色蓝”。想想随笔时望绿心情急急不可耐,才从徽杭回来一周,却发现已经是大江南北一色蓝了。春日迟迟却总归短暂,或许该该随笔写写,让那一段旅行的记忆留在纸上,莫教心中的风景随着时光变了模样。 记忆犹如一泓天然活水的洗砚池,依山就陇地坐落在疏篱苑边。而那过往的风景世事就像那或浓或淡的墨涟漪,轻巧巧地随笔而下,或急或缓渲入其中,在看不见的水流微澜中逸散开去。而后附着在那些载着清霜白露的落花之下、幔鱼显贝的水草之间、潜蝉隐萤的礁石壁上.......。若干年后,漂泊历久,重游此地,你轻纵小鱼儿般的细细回想,让它游走在这水间。不知是何年,也不知是春或是秋,只知是又到这有风有雨有花的时节,一缕鹅黄凭风潜入那久疏照料的芦苇荡,那一片可触动心弦的亮鳞,是否就失落在这松烟墨的沉淀上? 经过了半天加一夜的火车旅程和半个多小时的汽车辗转,清明假期的第二天,我们终于来到了皖南小县城绩溪。 天气似乎并不太晴朗,清晨的天空灰灰的,透着些许的蓝。道路两边栽种着满满的红叶石楠,一丛丛矮矮的的绿株上窜出火红的新叶,竟然比花儿更盛更艳。小小的公交站牌就立在路边。一路走过去,街上早餐摊店不少,可是看不到北京街头常见的油条、煎饼。可选的就是馄饨、馄饨面、包子,也好,少吃油和油炸食品也不坏。 龙川是位于绩溪县城东南的一个小村子,吃过早饭后,乘坐小公共行走于其间公路上。道路宽敞,路左边是起伏连绵的小小山丘。右边则是花园式的路边建施,路下面成片的油菜花田,紧邻着一条小河。田间栽种的多是翠竹。如此依山伴水的风光,如此整洁漂亮的公路建设,不愧是时下大人物的故乡。 龙川只是一个小村庄,据说是明嘉靖年间胡宗宪的出生地,现在留有胡宗宪的青宫少保牌坊和胡氏宗祠。村里其余便没什么看的,标准的景区风格。倒是村南边有座龙须山,更我们一同下车的一班驴友直奔龙须山而去,我们差点就冲动跟他们走了。 在龙川稍稍逛逛就返回了绩溪县城。 绩溪县城里找了个快餐店匆匆吃完午饭,便乘坐公交直达徽县。 人心何偿一钱金,民风可堪三五问 徽州文化是中国有四大地域文化之一,而古徽州的辖区,就是黄山市附近包括歙县、绩溪等几个县的区域。除了辈出的文人墨客和典雅清幽的皖南民居,徽墨和歙砚更是闻名天下。记得某年在北京房山跟着绿野的队伍走红螺三险,山脚下有一片古迹。古庙遗址、舍利塔虽已残破不堪,但是有几块石碑却保存的很好,其中一块主碑《重修极乐寺碑记》便是明朝万历年间徽州歙县的刻书家程奎所撰写。可见,徽州文化确是源远且流长。 一条练江将歙县县城划为古城与新城两片。走在歙县新城的大街上,道路两旁路灯杆上挂着许多徽州历代杰出的人物肖像,两岸的建筑都是新式的。一过练江大桥,便能看见歙县古城的城墙了。古城城墙的两个入口都有人在收票,而且收票对象似乎只是针对旅游者。当我们背着包,挎着相机过去时,便有人呼喝着 “买票了吗?” “没有,多少钱啊?” “六十” “学生证可以优惠吗?” “三十” 看着入口处,那些没有背包的本地人进进出出,无人阻拦,我跟同伴面面相觑。 “算了,你们每人交十块钱,我给你们导一下游吧”旁边过来一中年女人。 “这样吧,我们先找地方住下,待会儿再来吧” ....... 半小时后,当我两手空空,戴着墨镜再次经过城门时,查票的兄弟姐妹们果然对我看都不看一眼。 歙县古城似乎景点不少,许国四角牌楼、陶行知纪念馆、斗山街.........。只可惜人也实在太多,恰是着古城依山而建,说此时人多的摩肩接踵、挥汗成雨丝毫不为过。然而,城里居民似乎民风很淳朴,每次问路,他们都会细细告诉我们怎么走,有什么可以看的,甚至还告诉我们怎样逃票进古城和渔梁坝的方法。看来,所谓的民风,还是要看那些与旅行者并无利益关系的本地居民如何处事待人。而对那些要从旅者身上牟利的家伙来说,民风就无从谈起了。 渔梁古镇是歙县西南的一个小村落,据说是个保存较好的古镇,而且有著名的渔梁坝。我们按照老乡们指的逃票路线,先沿着河走,而后到了一个废品收购站的时候下行到村庄的小路上。这条路上果然人迹稀少,练江水缓缓地向东流着,河边许多民家。砖石堆砌起来的矮墙外、屋檐下、树枝上悬挂着好些咸肉,有猪脸、猪腿、咸鱼、鸡......,这是皖南地区的饮食风俗,喜欢用盐腌制各色咸肉,与四川等地的腊肉还不同,这咸肉只是用盐腌制晾晒即成,食用的时候,切一条下来便可入菜了。矮墙外,多数家户都铺一张竹席在地上,晾着干干的油菜叶、切成寸许的笋片、泛着油光的大豆........。初看见这大粒大粒的豆子,我没认出来,诧异地询问正在翻晒的老人家。原来,这也是这里的习俗,用加好盐和调料的水把大豆煮透,然后放置在竹席上拿出来在太阳下晾晒。等微干时,就收好装入缸中,而后每餐没菜都可以取食,既可以直接使用,也可以炒菜时候加入。 一缕油香味忽然间飘然而至,紧走两步,原来是民居中一家门口支了一口大铁桶炉子在烙饼。黑亮的铁铛面上几个焦黄的圆饼正在油煎之下散发着香味,旁边以为老太太正用着秤砣一样的铁坨转压着新放上去的饼。“豆腐、梅菜、咸菜、猪肉.......”,老太太的皖南方言不太好懂,不过还是大概听明白了这饼原来有这许多种馅儿,一样一个买了尝去。这种饼也算是皖南的特产了,不过没有山西烧饼的那种外焦内嫩,好在馅儿还不错,特别是豆腐和梅菜馅儿的。 几乎沿河民居的每户都有一个小台阶直通练江水边,台阶边,水岸上的一绺绺的狭长田地见缝插针地种植着油菜花和各种蔬菜,偶有一两株桃花斜出墙来悬于半江之上,田埂间更多的是新叶的翠竹随风倜傥。正是油菜花开时节,于是放眼望去就只见这沿江不断的娇黄。偶尔,台阶下有一位妇人在河边浣洗衣服,旁边一艘不知道是否已经废弃的小舟浸在水中,静谧之色与里许之遥的歙县城中人山人海吵闹喧哗的景象直有天壤之别。 转过几步河湾,忽地听到哗哗的水声,一道水坝就呈现在眼前。紧走两步到了近前,原来这就是渔梁坝了,一根根的大石条砌成的缓缓河坝,每根石条都不是平整的条石,而是人为凿刻成坑洼不平的形状。这样石条砌成的斜坝,便更加像是鱼脊背的形状,而那一根根石条便像是鱼的鳞片一样。想来如此不规则的形状,可以减缓水流下泄的速度,方便雨季时泄洪吧。不过在现在这季节,江水未盈,这鱼梁坝也有好看处,水流自不规则的石条上流过,便跳跃着形成了各式的波浪。顺着这并不太长不陡的的一条坝奔窜而下,竟也形成了瀑布般的水花和响声,自是不凡。 溯江向西而望,天边点点暮云已被落日染出几分火色,原来不觉已经天晚了。走在鱼梁坝镇的小巷里,几家檐下已飘起丝丝晚炊烟。还有更早的,乌瓦白墙下三五相聚的人们端着饭碗,或蹲或站或坐,边聊天边吃饭,对路过的外乡人不值一问。小巷的道路用鸡蛋大小的鹅卵石铺就,似乎年代久了,竟在石与石之间弥漫了浓浓的绿苔。夕阳便在小巷的尽头,你看那金色的光辉就这样通透了这虽不安静却尽显静谧的小镇,映在光滑的鹅卵石上、纵横协搭的竹竿上、舟楫错落与竹篱上、乡民古朴的脸上、淙淙流水声中、鸡鸭鹅的影中.........,放佛这里的一切都未被尘世浊染一般。 仿佛,耳中袅袅升起的宫腔调在吟唱一般,“小城里,岁月流过去,清澈的.......,洗涤过的回忆,我记得你......”。景致就是这样,伴着日出日落、人来人往、春去秋来,一如沿江的流水一般过往,却从未断绝, 你若想,若想要画下这幅景象,那便须三色:乌檐、白墙、青苔; 你若要,写下这字词,那就非乌衣巷里王羲之兰亭楷书莫他; 你若想,想要唱出这韵律,那就非千年流传的宫调不能; 你若想,回望千年过往,那便撑了油纸伞倚在小桥边等那细雨洗净的虫鸟鸣声........... 不知是因为到了旅游城市,还是本来就如此,皖南这里似乎没有什么好的风味吃食。晚餐时间了,在歙县城里踅摸了半小时,竟然发现八成的餐馆都是土菜馆,菜式更是雷同的不得了,香椿、咸肉、毛豆腐......。特别是毛豆腐,似乎是发霉长了一层灰绿色毛的豆腐,看起来挺吓人。不过据本地人讲,这毛豆腐是皖南的一道名菜,当地人在外吃饭每餐都少不得。虽则如此,看着那盘子里细细的绒毛,实在是心中敬畏的不得了,最后还是找了个面馆草草吃完了事。 似乎皖南这边的地名后缀都爱用“坑”“潭”“口” 这些字眼。游完歙县后,我们便乘上了通往石潭的小公共。挺司机讲,昨日是清明假期 最后一天,车站排队等车的人很多,去往石潭的人和车更是多得不得了,他的小公共在路上堵了三个多小时。今天清明假期已结束,人一下子少了许多,车开时候,竟然还有一少半的座位。 “你看,后面那个驴友也是到石潭的”,我从缓缓悠悠的瞌睡中被同伴叫醒。车还在开着,我往后一看。一个年级较大的背包驴友正在跟车上两个本地人聊天。那两个本地人似乎是打完工回家的,差不多的穿着打扮,脚下都是一根扁担穿过两个编织袋,袋中装着各式杂物。 “你到下太去,我们这里油菜花好,这个季节山上有云海” “好多摄影的都到我们这里拍照片呐,油菜花、葵花,都有” “我家就是下太,到了石潭跟我走,我带你们上去”两个老乡操着本地方言,争先恐后地讲着,好在并不难懂。 “没什么好看的,就是一些油菜花,我们都不看的,你们外乡人来这里扔钱哦”售票的大姐忍不住参与了进来,却惹来大伙儿一通大笑。本来就是这样,本地人看惯了的风景自然不觉,而对于外来的旅者来说,却是不一样的感受了。 “我正好要回下太,你们跟我走吧,走小路还是走公路”跟我们一同下车的一位老乡问我们。 “哪个近呢?” “都差不多,公路能开车的,小路能看风景,以前都走小路,现在修了公路就走的少了。你们第一次来,我带你们走小路吧” “那太好了” 老乡本来是打算在石潭理完发再回家的,因为要给我们带路,也不理发了,径直挑了担子便带我们沿着小路上了山。天色将晚,阴沉沉的云幕似乎酝酿着一场雨。小路一尺见宽,平坦处,斑斑垅陇的油菜花田地沿山而下;陡峭处高大松树挂着松果伫立不动,其下灌木丛中点点红色似是杜鹃的花蕾。渐行渐高,风起来了,偶尔一两点与砸在脸上分外清凉。山坳垭口处,小路与公路合二为一,一块简陋的木牌立在旁边-----“下太村”。 下太村是依山而建的一个小村落,高低错落的几十户人家的房子,都坐落在山颔部。上下左右油菜花田、菜园、各色乔木灌木林子间隔错落。其下远处便是一条河,据老乡讲叫做昌溪,是新安江的一条支流。昌溪蜿蜒流过,在下太村下一分为二,在山上能看到河边三五个村落散落在河的两岸,都是一色的乌檐白墙。村口处的住宿处房间要价三百元,清明已过游人稀稀落落,这价钱实在不靠谱。跟我们一同上山来的有两个驴友说道,再往村里面走走能便宜。果然,村子深处有一“许老师接待处”,女主人开口要价六十每人,包吃住。 “我们不吃饭,只住,三十吧” “可以”女主人也不墨迹 “天已经晚了,你们这里房间都空着,我们几个人一人一间可以吗?” “行吧”女主人的豁达让我们感到意外。 这个接待处不大,一个小院,三层楼房,每个房间里都有三到五张床,床上一色的大花棉被。今天运气不错,可以住单间了。 转过一片竹林,便到了下太村后山顶的观景台。这时候,雨淅淅沥沥下了起来,人说蝉噪林逾静,其实雨来时山也是这样。若你要欣赏此时此刻此地的风景,那便停下来: 听,雨声,那是泪珠般大小的水滴,划过油菜花瓣,陨落在油菜叶上; 嗅,气息,不止有香味,更有凉茶的味道,风如盏一般送入你饮中,清清楚楚地拂过你连日的奔波疲倦; 看,鹅黄,明快的鹅黄,本是自天到地光线越来越暗,可就是因为有了一两点雨寄居于叶上不肯归田,恰好它们折射出的光芒如明珠一般,于是天地间的黄花便更加明艳起来,一花、一支、一陇、一片田、一座山、一望百里的起伏山川,竟都是这般的明艳娇黄。曾最爱鹅黄,似这花田。我想着当日,你轻着这样一袭鹅黄,秀发还未蓄长,欢嬉处打翻了琉璃盏,羞急时便红了腮颜,笑嗔如莺燕...........。这些年,我踏遍了四水八方,灞上烟柳、牡丹清蕊、满陇桂雨、孟秋金月、塞外秋牧.......,更有此间花田,都是一色的轻黄如故,又恰逢不着紧处的一缕艳桃扮了红颜笑开放,是你的模样。一色如故、一色如故却不曾与你共欣赏。 暮色更浓时,雨停了,远处山川云雾弥漫,近处村子缕缕青烟升起。看来是晚饭时间了。同住这里的一共五个人,六个菜一个汤,米饭随便加,主人的安排挺合我们的意。除了我跟同伴外,其他三位驴友刚才出去看风景被雨浇了。于是刚一上菜,其中一位就说道“来瓶白酒,去去寒,我请客”。鲜笋、咸肉、鸡蛋、土豆丝.......几盘家常菜,一瓶四十二度的“皖酒”,开席了。一杯酒下肚,话就多了起来,除了我之外,他们几个都跟南京有缘,有是南京人,有在南京上班的,有两个在南京读过书的,我与南京缘分最浅,只在南京玩过几天。一瓶喝完、两瓶、三瓶,酒酣处,其中一位驴友拿出刚才从村民处买的新炒的茶请我们品尝。本地产茶,正是清明时节,茶叶最好的时候。一喝果然不错,味道清新,我们都连声赞叹,这下子此间的老主人待不住了。拎着一个袋子过来跟我们理论:“你买的那茶叶不好,你看有三芽的,有两芽的,不算上品;你看我的,两芽的、独芽的,我沏一杯你尝尝”.............. 第二天起来才知道,昨晚我和同伴离席早。剩下有两位又要了瓶皖酒喝,到最后是被老板拖到楼上房间睡觉的。至于老主人沏的那杯好茶,那位兄弟也没品出什么出众的味道来,因为早上起来发现连杯带茶都跟裤子裹在一起陪他睡了一宿。 早晨,清亮的鸟鸣叫开了雾的厚厚门扉。一座大石拱桥将河水从下汰村的山脚下拨,向昌溪村流去。踏过拱桥,雨过后盈盈深绿的昌溪水便沿着小路蜿蜒而下,路边茶园已有采茶农人在劳作了。女子头遮花布头巾,挎一个缩口竹篓,手如轻蝴蝶一般翻飞掠过茶树,篓中便多了轻绿的茶芽儿;男子跟在其后,担着肥,一树一树浇下,好一派田园气息。 清净的小路风景如画,七八里的路程很快就走过去了。一株硕大的樟树矗立在村口,巨大的树盖遮覆这方圆百米的空地,这就是昌溪村了。“前世不修,生在徽州。 十三四岁,往外一丢”,这是徽州旧时民谣,说的是徽州本地资源并不太充足,所以本地人多是外出谋生,或经商或从事手工业。可是没想到,如今这种风气已然很严重。村里人很少,窄窄的街巷里,绿苔横生,透过矮墙看到院子里多是长满了荒草。遇到的人几乎都是老幼残障,或坐或站地在阳光下懒懒晒着,只有三五只狗见到外人会跑出来兴奋一翻。虽然人迹稀少,此处的徽派建筑却很丰富,两姓祠堂、牌坊都保留修缮的很好。路过周姓宗祠时,祠堂的看护人非常热情,专门带我们进去参观,给我们讲解。久闻徽派建筑的三雕出众,“砖雕、石雕、木雕”,这时看来果然不凡。大小高低的冬瓜梁上、门扉窗棂都雕着精美的事物,有的是展现一幅景致、有的是叙述一个故事、有的是象征祥瑞........。 从昌溪到深渡的路上问路时,跟一位采完茶回家的姑娘聊起来。姑娘在杭州打工,遇农忙时才回家帮忙。现在是清明时节采茶忙,辞了活计,过后再到城里找工作;再忙时便是枇杷熟时,到时候再返乡到枇杷园中帮忙。以往很多徽州人在外赚钱,便回乡盖房置业。而如今很多人出去就在外定居,不再回来,甚至举家外迁。这样一来,很多小村庄人烟越来越少,直至消失。这就使得很多这些乡村里的真正徽派建筑在岁月侵蚀中渐渐毁损凋亡而无新继出。望着路边刚刚结出小小青果的枇杷树,不禁令人对这片土地上残破的黑瓦白墙心生惋惜。 夜,深渡街道安静空旷,星空点点,新安江水悄悄流过渡口。一艘艘泊船影影绰绰地列在渡口,好好休息吧,明早就要乘船离开皖南去向浙江了。 清晨,一声汽笛,双层的小班船便载着我们驶出了深渡。 一入新安江,两岸都是连绵起伏的丘陵,山丘顶部峻峭,长满了绿树。山腰及其下则有梯田有斜坡,油菜花正是盛开时节,金黄色的油菜花满满地笼盖着田地,一直流淌到江边。这江边的水似乎也沾染上了油菜花的几分娇黄色。岸上风吹着花浪起伏,而水中波漾着花影延绵;岸上绿树掩映着花田,碧色娇黄恰如清脆与香甜;而江中深绿渲染着岸边,远近深浅却似在倾听轻挑与慢捻。闭目、深呼吸、放眼看,这一片山水,却像是置于一方青玉案上,那惹眼的花田正是一尊娇黄釉色的笔洗,不用墨色,不见执笔,却成就了好一幅山水美景。 渐行渐远,碧波上偶尔有一叶弯弯的小舟飘过,轻轻一条线,如织梭般牵一道横纹将绦绦江水锁在此间。岸边的黑瓦白墙徽居渐少,该是入了富春江了吧。 日光升起,微微地雾隐却还未散去。 船舷之左近,山阴下波澜似乎更容易看清楚。这水,浓浓的碧色似乎是先经过青苔的洗练,渗入那南北冬夏皆有的青翠与熟悉;再滴上一两点墨汁微染,不见丝毫的黑色,却消了青苔那三分轻佻,更添了两分凝重;船行过,波纹微生,便见了这等调配后碧绿色的好看------生气盎然,却又不驳不锈,仿佛是用釉色烧成一般历久不变。加之日光与山影水色共漾,像极了宋代定窑的刻花雕纹青瓷器盏。 船舷之右远,浅晴的阳光下,水色的碧绿却不显。远远望去,只见青冥浩荡的烟波上,清风吹过,泛起的片片水波细细映着这光,虽细细碎碎却又混完一件。正如汝瓷那烟雨前后的迷茫色彩,再配着这细细的蟹爪纹儿,如梦似幻般虽真真切切看入眼中,却无从述说;虽深深楚楚记入心里,却常看常新。 春日渐高,江面渐阔,岛屿横生,远山近水已然相映成趣,该是入了千岛湖了吧。 两岸不再是天地与民居,代之的是大大小小的岛屿星罗棋布于水面。曾听过一对联的上联“一江破出千山阵”,是形容长江群山万壑中突出奔腾之意。而千岛湖的水却不如那般突兀迅猛。游迹于这浩淼烟波上,却像是置身漠北大草原,那大大小小的岛屿正如随风隐现的牛马羊,让人只觉这水的泱泱大度。 白石绿树红花叶,几乎每一个小岛都是这样。先是一栏层层斜积的白色岛石浸于水中,应是江水年年涌流并水位涨落所致,没有泥沙污渍,白得通透;石上是繁茂的灌木草树,正是清明时节,没有蒙尘、虫蚀、蛛罗.......,这叶儿便绿得分外通透;再上便有花了,白粉红虽俗,这时节却必不可少,最妙是一些不知名的小树儿,娇艳似火,红得通透。于是这岛下的水也通透起来。通透得仿佛初醉时你眼中的晚霞....... “曾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总是爱极了这般词句,泛舟于碧波上,与秀荷擦肩而过,听鸥鹭盘旋回顾,似乎这就是江南莲乡的美景了?是么?似乎少了些什么? 对了,还有一醉!是啊。若无这一醉,清照怎能如此俏立船头。“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想来定是古时酒贵,古人才为“江汉”所困。初醉便好,可坐可卧可立可歌,侧耳听!“谁谓河广,一苇杭之。谁谓宋远,跂予望之”,醉时真好,一苇便可渡江;醉时真好,抬脚便可看到天边;醉时真好,只见山之扶苏而不顾隰之荷华;醉时.....,便可憨言问君灞上柳是否依旧黄? 微醒时,仿佛透过水面能看到夏日盛荷的影子,听说有种翡翠名叫“水种”,眼下这水便正如水种翡翠一般,通透柔和却非透明,清亮无暇却隐含波纹。宋代汝窑烧制瓷器时极尽奢华,用磨碎的玛瑙掺入釉料中着色增光。如此一来,汝瓷不仅各色青翠,而且有了珠玉一般的流光宝气。而这千岛湖的水正是汝瓷这般光彩,雨过天晴云破处的青朗,风静时便如一块无暇青玉,然而,若你想取其中一块以妆以扮,掬水在手却只有一捧清亮,你永带不走一丝毫她的色彩光亮。若不能取,那便予,何不剪一缕青丝赠与这水,共驻清颜? 风动,恰能使你鬓角飞扬。此时的水就变了模样,由远及近的波纹疏密相间,再加上偶尔的岛屿稍稍遮拦,荡开了或圆或方的波澜。阳光照下,光与影在波纹间便如金钩铁线一般。这不正是宋瓷哥窑的奇美纹理吗? 只可惜现在不是日暮时分,看不到夕阳与火烧云。其实最爱的是夕阳下水的色彩,夏日火烧云时。天边的云光从太阳边上金黄丝边、火红映影、玫瑰紫的延伸,再到云朵中的橙红、墨绿、浅黑,最后延伸到中天空旷处的深蓝;此时新月初上,一两粒星星正嵌在天空中。空旷的水面一丝不差地复制了这些光景,却又不仅仅是复制和倒映,那是一种琴瑟合奏的唱和。朱熹的诗句“天光云影共徘徊”,“共徘徊”三字用的极好,难怪观赏朝霞与火烧云时,定要在海湖之滨,因为只有这样,这色彩风景才能徘徊激荡,永无止尽。每一次日落火烧云都是绝不重现的风景,正如钧瓷的窑变色彩,每一件钧瓷作品都是存世孤品,即是创作者的匠心所铸,又是自然天成的神品。曾在首博、国博、非遗展等各处见过各色钧瓷,那正是火烧云的色彩和风格,流云千变的斑纹,云蒸霞蔚的色彩,令人叹为观止。或许今夏该寻一处空旷平展的地方,草原;有一泓静水,湖畔;循着一飞孤鹜去看那火烧云。 经过一翻辗转终于到了杭州,正是周末,体验了一把杭州式的堵车。各色车辆、游人如海一般在杭州街道上汹涌。本计划去西湖看一下落日的景象,不想到达青年旅社时已经天已经大黑了。于是第二天错开游人的热衷的西湖景点,改去九溪烟树。九溪烟树本该是烟雨蒙蒙时才有如烟似画的感觉,天不作美,微微雾隐的晴朗已经把我们晒得口干舌燥。杨梅岭喝了一杯西湖龙井,虽然也是清香扑鼻,却总感觉不如皖南下汰村的那茶味道浓。记得孙皓晖写茶“中和醇厚,容甜涩苦香清诸般色味,却无一味独出,堪称茶中君子”,这龙井味道清香有余似美人,微甜,不涩,苦更轻,似乎可称其为茶中佳丽了。漫步在这青茶时节,我忽然问同伴,茶树会开花吗?“妈妈的心啊鲁冰花 ,家乡的茶园开满花……….”。是了,原来茶园也会有花季,只是不知那会是怎样一般景象了。 夜西塘,十七的月亮盈满微亏。小镇里荡漾的流水丝毫不理会汹涌的人潮,只自顾自地洗练着那金桂般的月色,浮舟往来隐现于拱形的桥影中,于是水中的光影就隐约变幻似小孩手中的麦芽糖了。岸上典雅的客栈倚着水道回环排列,近水处修好了阳台摆着闲憩的桌椅,雕花大床房外悬着一色的红灯笼,一支小撑子推开了剪纸花窗,透着屋里屋外的暖。岸外尺许水中央,是什么一轮轮明艳与月争光?原来是一盏盏许愿荷花灯,不言不语只是照亮了不知何树飘落的花瓣。镇中央,似乎刚唱罢昆曲牡丹亭,一幅大红牡丹图遮幕的戏台无人上演,不知幕后的杜丽娘是在卸春妆还是梦游园。小桥、流水、人家、这便是江南的景了,无论是戴雪掩春绿,还是听禅舞枫时,总少不了这三味。你看,西塘小店里描绘宫扇的师傅笔下,不总是有这三般景致吗?这三味中,桥又是画景中的点睛之笔。西塘大大小小二十余座桥,纵横绰约,一改我往念中江南风景柔媚无骨的形貌,若藕荷横遮般勾勒出一幅水乡图。桥!算得上是这世间第一有情有义之物了,你看他,牵南连北、径东途西、涉古通今、看过断桥赠伞、听过十里长相送、讲过七七相会........桩桩件件,都印在这凭伫风水的桥面之上,从未被忘记!最爱方文山先生的素颜体,最爱青花瓷等待的江南烟雨,此时碎念淙淙,便附和一曲不曾忘却的《西塘桥》吧! 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船舷转折过西塘音调急下缓 瓶身描绘的牡丹一如你初妆------------------------桥身遮拦的倒影仿佛琴回响 冉冉檀香透过窗----------------------------------深深花钿在额前 心事我了然-------------------------------------落樱相见浅 宣纸上走笔至此搁一半----------------------------定吟时宜春鬓子微风乱 釉色渲染仕女图韵味被私藏------------------------倚栏试唱梦游园嫣红似残垣 而你嫣然的一笑如含苞待放------------------------而你声落时余音如流水不断 你的美一缕飘散----------------------------------韶光外烟波画船 去到我去不了的地方-----------------------------渡向你渡不过的江南 天青色等烟雨------------------------------------西塘水望花堤 而我在等你----------------------------------------而我想忘你 炊烟袅袅升起------------------------------------落英漫漫花雨 隔江千万里----------------------------------------随风归故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在桥身用浮雕摹 前朝的飘逸---------------------------------------天然的痕迹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只为我覆盖了旧记忆 天青色等烟雨  西塘水望花堤 而我在等你 而我想忘你 月色被打捞起  树影被穿扮起 晕开了结局 花谢了序曲 如传世的青花瓷 如伫立的西塘桥 自顾自美丽  听凭他夜雨 你眼带笑意 我手挥不去 色白花青的锦鲤跃然于碗底 声高曲长的渔调悄然于天际 临摹宋体落款时却惦记着妳 候望采莲归渡时总寻觅着你 你隐藏在窑烧里 我泼写在渡头里 千年的秘密 绽放的丹夕 极细腻犹如绣花针落地 极炫丽胜似烟花笑天际 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 山前云海拦木屐斜枝拦新溪 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而我晒书铺排柴扉外拦了你 在泼墨山水画里 在高山流水调里 你从墨色深处被隐去 我在余音散处停了笔 天青色等烟雨  西塘水望花堤 而我在等你  而我想忘你 炊烟袅袅升起  落英漫漫花雨 隔江千万里 随风归故里 在瓶底书汉隶仿 在桥身用浮雕摹 前朝的飘逸 天然的痕迹 就当我为遇见你伏笔 只为我覆盖了旧记忆 天青色等烟雨  西塘水望花堤 而我在等你 而我想忘你 月色被打捞起  树影被穿扮起 晕开了结局 花谢了序曲 如传世的青花瓷 如伫立的西塘桥 自顾自美丽  听凭他夜雨 你眼带笑意 我手挥不去 一二年季春

路过

鸡蛋

鲜花

握手

雷人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日志

发表评论 评论 (4 个评论)

回复 Laojia 2012-6-12 10:48
我去,这是你吗?这是你吗?
回复 -山里人 2012-6-12 12:53
文如其景,喧闹的人,静逸的物,喜欢江南充满诗意的空气,西塘,一个有故事的地方
回复 陌上 2012-6-12 12:57
老乡真好
回复 宽天云 2012-6-12 13:32
真不错

facelist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立即注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