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言】
在中国的西南边陲,连接Tibet与云南的茶马古道上,横断山畔、澜沧江边,有一个小村子,叫“茨中”。
19世纪中叶,西方天主教在Tibet传教受到挫折。被驱逐出境的法国传教士带着圣经和葡萄籽,离开Tibet,历尽艰辛;沿着茶马古道顺江而下,来到茨中,建立教堂,并将酿造葡萄酒的技术传授给当地村民。
在那个年代,选择即为一生。传教士再也没能回去故乡法国,而是留在滇西北的藏区,一生传教、酿酒,客死他乡。这种名叫“玫瑰蜜”的红葡萄品种,也因被传教士带来中国,躲过了18世纪中叶那场席卷欧洲葡萄酒界的“根瘤蚜”噩梦;和茨中教堂一起,在中国西南边陲的土地上,生生不息。
茨中村民中,至今有3/4信奉天主教,有些家族则是祖祖辈辈的天主教徒。教堂每周一、三、五晚有小弥撒,周日上午有大弥撒,届时,全村的天主教徒都会来参加。教堂的神父来自北京教区,自08年起常驻茨中,是这里的第一位中国神父。
村子周边的山坡上,种满了葡萄藤。除了玫瑰蜜、这里还种植赤霞珠与美乐。茨中几乎家家酿酒,村民们用葡萄酒招待远方的客人,葡萄酒也是天主教的仪式用品。这一习俗传承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
茨中这么美,我想去看看。
——2015年11月29日于香格里拉
(未完待续)
注:所有原文为xi zang的词语,因关键词替换,都变成了星号。为方便阅读,换成英文,请谅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