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次在绿野发起活动,幸赖各位队友及朋友的支持与配合,现已圆满结束。作为活动领队,在此作个回顾、总结。
队员的组成――12名队员,一半来自出走社,一半来自绿野。出走社的队员为中老年,其中有一位超过60岁,三位超过50岁,两位超过40岁。绿野的队员都是年轻人,其中四位不到30岁,所以,本次活动成员可谓“老中青三结合”,但是相处得很融洽。
有趣的集合――事先已报名的EXPECT和晴空万里由于没赶上火车,给我发短信作了说明。大山与乡下人,似乎与我有一定的默契,在幽州火车站一眼就认出我,有一见如故的感觉。因为我这个领队安排不够周密,阿娜、路、稻草三位经历了一点曲折后,才在4号车厢集合。到幽州火车站时,没看到海都,也没收到短信说明,当时有点纳闷(这个疑问一会就解开)。
从幽州到幽安谷口,不到半小时的路程,就在拍照和相互了解中度过。不少队员是第一次来幽州,将永定河清澈的河水、两岸高耸的山峰不断摄入镜头。我则半开玩笑地提醒他们:无限风光还在后面,留点空间给幽安密径。
到了幽安谷对面,大家都脱了鞋袜,换上拖鞋,涉水渡河,并作了短暂的休息。我是第五次光脚渡河。渡河之前,每次都有不同的期待,渡河之后,每次都有不同的奇遇。当然,这次的奇遇是最激动人心的。
因为已经报名的海都并没在幽州下车,而是在旧庄窝下的车。在旧庄窝车站没发现队伍,就沿着铁路走,先是走错了方向,然后折回往幽州方向走,当他穿插过隧道走到桥梁上时,看见一支十几人的渡河队伍,就在桥上大声问:你们是谁的队伍?桥下答道:是地下偏上的队伍。海都喜出望外,立即回归到我们的队伍中。当时我反应很平静,报名的队员归队是很必然的事。但后来想想,这必然里有很多偶然:首先,海都在旧庄窝下车后,如果一开始不走错方向,耽误了时间,我们不可能相遇;其次,幽安谷口的铁路桥只有百米左右,走路也就是二三分钟,这两三分钟的前后,海都都在隧道里,而恰恰是海都走在桥梁上时,我们到达渡口过河。所以,无形的上帝之手把人与人之间的缘份安排得天衣无缝。其实,每一次活动的参与者能够聚在一起,又何尝不是很多的“偶然”形成的“必然”呢!所以,我本人是很珍惜每次与队员的一面之缘的,无论是我领队的活动,还是我跟队的活动。
穿越幽安谷――这位“迷途”之羊的体力是最好的,此后一直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从谷口到三岔路口不到两公里的路程中,视野开阔,两侧青山翠绿,谷中以沙石为主,间以灌木、花草,还有潺潺泉水。有队友说右侧的山峰很像云蒙山,我看也像。不仅“形”像,而且神似。“形”像是因为山的造型相似,神似是因为人的心灵乐山,主观所致。
从三岔路口左侧进沟,立即变得狭窄,千万年的河水冲击,使两侧的悬崖峭壁造型独特,步移景异。偶尔出现开阔地带,还不时看到野枣树和未成熟的杏子。经两小时的上升,我们于13时左右到达大鞍。大鞍只有几间平房,没有水源(生活用水从山下驮上来),是农民的临时居住点,两三个农民牧养几百只羊、种植着几百亩玉米。吃中饭时,队伍中最年长的志存高远前辈与老乡聊得很投机。
中饭后,我们从右侧下到沟里,于16时左右回到三岔路口。与左侧相比,右侧沟谷更开阔、好走,但是植被、山势与左侧相近。所以,每遇到一个岔路口,煽木老兄就猜测是否到了我们进来时的那个三岔路口。
边走边唱――出沟时,队伍的气氛就大不一样,一来背上的包袱轻了,二来是从高处往低处好走了,三是路过许多荫凉之处,身心舒畅;当然最主要的原因是队员“超级男声”老孟带来的活跃气氛。男高音宏亮的歌声回荡在山谷,余音袅衾,不绝如缕,给这平日宁静的山谷带来也生机,更感染了全体队员。时而合唱,时而独唱;时而民歌,时而红色歌曲;时而中国歌,时而外国歌。出走社的边走边唱风格,又一次得到淋漓尽致地体现。
从三岔路口往外走了大约一公里,大部分队员都在峭壁的泉水源补了水。然后往右翻过低矮的山丘,穿过铁路,到达安家璇。此时,官厅水库正在放水,永定河的水位比上午我们渡河时高了许多。过了桥、往旧庄窝火车站行进过程中,我这个领队正暗自庆幸今天的活动还算顺利时,突然一场大雨来临。这场大雨浇掉了全体队员一个浪漫的愿望:在永定河泡脚玩水。只有老孟、稻草两人象征性地在水中站了几分钟。
18点10分左右,全体队员顺利地登上了7116次列车回京。
反思与总结――1.将近13时30分才吃中饭,太晚了一点。因为部分队员早上匆忙,吃得很少,特别是年轻队员肚子饿得快,年老的队员也需要及时休息,所以我作为领队,应该坚持在12时至12时30分吃中饭。
2.有些队员周末上不了网,所以我在网上活动计划的最后贴子很多人没法看到。我自以为安排、通知妥当,实际上有些队员并不知道。以后要在周五晚上对报名队员一一短信通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