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端午:清西陵-紫荆关-白石山-仙人峪-平型关-雁门关
领队:同舟 联系方式:壹三七0壹壹99肆73 时间:2014年5月30日—6月2日(周五——周一) 人员限制:15人,(身体健康,具有2天以上短线旅游和1日轻装徒步经验,团队意识强)。已有2人,同舟,飞龙。 活动强度:1.0。
前言 清西陵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此外还有3座后陵,以及若干座公主、妃子园寝。 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Molmt Baishishan national geopark)位于河北省涞源县,面积60平方千米。以白石山大理岩峰林为特征,辅以十瀑峡花岗岩瀑布群和拒马源构造泉群等地质遗迹。白石山险峰林立,峭壁深谷,怪石峥嵘,其大理岩构造峰林,是地质地貌景观的一种新类型。 紫荆关长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东汉时名为五阮关,又称蒲阴陉,列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 。 平型关北有恒山如屏高峙。南有五台山巍然耸立,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这两山之间尽一条不甚宽的地堑式低地,平型关所在的平型岭是这条带状低地中隆起的部分,所以形势很险要。 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家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
行程安排 D1:5月30日(周五),晚7:00,太阳宫地铁站A口出发,全程包车。北京——易县。宿易县。
D2:5月31日(周六),易县——清西陵——紫荆关——白石山——涞源。宿涞源。
D3:6月1日(周日),涞源——仙人峪——灵丘——平型关(大捷遗址和纪念馆)——代县。宿代县。
D4:6月2日(周一),代县——雁门关(广武城)——(朔州)——北京。
费用预算:700元,包车+用餐+3天住宿+门票,AA制。 19座金龙, 每天800元,3天半合计2400元,不含油费和过路费,包司机吃住。
装备要求:登山鞋,速干衣裤,遮阳帽,户外眼镜,袜子3双,30L背包,头灯,手台,2顿路粮(高能量、高热量、简单食品),2L水壶
报名须知: 仔细阅读绿野自助户外活动公约 http://www.lvye.org/modules/news/article.php?storyid=6 有详细户外履历,跟贴报名如:同舟报名1GG/壹三七0壹壹99肆73/1手台/仔细阅读活动计划,对自己行为负责。否则无效!
免责声明: 本次活动为非营利自助户外活动。户外运动有一定的危险性和不可预知性。参加者对自己的行为及后果负完全责任。领队组除接受大家监督、有责任控制费用和公开帐目外,不对任何由户外运动本身具有的风险以及往返路途中发生的危险所产生的后果负责。凡参加者均视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如在活动中发生人身损害后果,赔偿责任领队组不承担,由受损害人依据法律规定和本声明依法解决。代他人报名者,被代报名参加者如遭受人身损害,赔偿责任领队组不承担。本声明中关于免除领队组责任及赔偿责任之约定效力,同样及于总领队、财务官。
景点介绍
清西陵 是清代自雍正时起四位皇帝的陵寝之地,共有14座陵墓,包括雍正的泰陵、嘉庆的昌陵、道光的慕陵和光绪的崇陵。此外还有3座后陵,以及若干座公主、妃子园寝。位于河北省易县城西15公里处永宁山下,离北京120多公里。周界约100公里,面积达800余平方公里。这里有华北地区最大的古松林,数以万计的古松、古柏把这一带装点得清秀葱郁,古朴大方。清西陵北依峰峦叠翠的永宁山,南傍蜿蜒流淌的易水河,古木参天,景态雄伟。陵区内千余间宫殿建筑和百余座古建筑、古雕刻,气势磅礴。始建于1730年(雍正八年),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紫荆关 长城的关口之一。位于中国河北省易县城西40千米的紫荆岭上。为河北平原进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前”之险。东汉时名为五阮关,又称蒲阴陉,列为太行八陉之第七陉 。紫荆关由五座小城组成:拒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关城、小盘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岭城。 宋时名金陂关 ,后因山多紫荆树而改名。位于居庸关、倒马关之间,与二关号称内三关。原关门之门券上有“紫塞荆城”4字石刻,现已倾圮。 “紫塞荆城”4字石刻仍在,在紫荆关镇南面。 紫荆关位于易县城西北45公里的紫荆岭上,关城东为万仞山,千岭耸立,峭壁悬崖;城西有犀牛山,蜿蜒向西,与盘石口相接;城北为拒马河,谷宽坡陡,浪高水急;城南是黄土岭,背千山万壑,层峦叠嶂。紫荆关城就建在这依坡傍水、两山相夹的盆地内。四周形成天然屏障,是内长城的重要关隘之一。古人对其地势和军事地位有一段形象描述:“南阻盘道之峻,北负拒马之渊,近似浮图为门户,远以宣大为藩篱。一关雄距于中,群险疵于外,规模壮丽,屹然为畿辅保障。”紫荆关位于居庸、倒马二关之间,号称“内三关”。 历史上紫荆关曾发生的战争达140多次,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金贞祐元年(公元1213年)成吉思汗攻居庸关不克,分兵紫荆关击败金兵,又从内夹攻居庸关得手。明正统十四年(公元1449年)土木之变后,蒙古瓦剌部攻破紫荆关进逼北京。
白石山国家地质公园 位于涞源县境内,主要包括白石山、十瀑峡和拒马源,园区面积60平方公里。白石山大理岩峰林高差大、密度大,悬崖绝壁通天拔地,如刀削斧劈,气势磅礴,是我国唯一的大理岩峰林地貌。十瀑峡峡中溪水流淌4000米,穿行山石之间,十瀑连迭不断,瀑上有潭,潭汇成瀑,最大落差60米,如银河倒挂。拒马源古称涞水,由涞水源、易水源和拒马河源组成,在60平方公里内形成7个大的泉群,总出水量每秒3.4立方米,是河北省境内较大岩溶水系统至今没有断流的唯一大泉。 当年义和团与红灯照的最后一支队伍,在白石山与八国联军激战数十日,最后全军覆没。他们所持的广昌团练大旗被作为战利品运到德国,存放于德国国家博物馆,直到中德建交后经周总理出面交涉,这面旗于1955年被运回国内,陈列于中国革命博物馆。抗战期间。日本侵华战争阵亡的最高将领(中将)阿部规秀,就被八路军击毙在白石山下。闻名全国的抗日少年王二小的故事也是发生在白石山下。白石山是地质之山,是英雄之山。
仙人峪 位于河北省涞源县城西,由县城沿112国道向西走17公里即到。西距北岳恒山140公里,山西五台山200公里。是一条长约十华里的“两山壁立,一线中通”的石灰岩地貌大峡谷,可游览面积11平方公里。夏季谷中溪流浣浣,野花漫道,环境,景观别致,时有祥云紫气缭绕,据说是仙人隐居修练的地方,故称仙人峪。景区内集高山、峡谷、瀑布、寺庙于一体,环境幽静,景色别致。 仙人峪由三条总长20公里的壁壑幽峪组成,又分为仙人峪和葫芦峪两个景区。仙人峪峪沟中套沟,溶洞众多,两岸悬崖壁立,溪流时藏时露。千佛壁,为一面十丈绝壁,上面钟乳石奇形怪状,酷似一幅大型神雕。黑龙潭,为一道十几丈深的深涧,碧水翻着浪花,跳跃二次,形成两道瀑布跌入潭内,涧深潭暗,令人悚然。此处还有仙人涧、圣水泉、高龙女石塘等景观。 葫芦峪景区在仙人峪景区西北,有景点20余处,幽、雅、秀、奇为其特征,到此一游,大有世外桃源之感。登梯寺,占地五亩,碑林群立,古刹钟声可传闻20余里。登梯瀑布,为一高20米的瀑布,现在以木梯通行。此处宽仅3米,高达百米,山陡壁峭,古柏横生,景观雄奇秀丽。
平型关 是内长城的一个关口,位于山西省大同市灵丘县白崖台乡,解放前属繁峙县管辖,解放后划分为灵丘的一部分,成为了灵丘同繁峙的分界线(并把岭北原属繁峙县的东跑池等几个村也划归灵丘县)的平型岭上。明朝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修筑内长城时经过平型岭,并在关岭上修建关楼。平型关城虎踞于平型岭南麓(现在叫繁峙县横涧乡平型关村),呈正方型,周围九百余丈,南北东各置一门,门额镌刻“平型岭”三个大字(门额现收藏在平型关村某村民家中),真谓峻岭雄关。 平型关在雁门关之东,今山西省繁峙县东北与灵丘县交界的平型岭下,古称瓶形寨,以周围地形如瓶而得名。金时为瓶形镇,明、清称平型岭关,后改今名。历史上很早就是戍守之地。明时为内长城重要关口。正德六年(公元1511年)筑岭口堡城,嘉靖二十四年、万历九年都曾增修,这就是后来的关城。 平型关城据平型岭之口,城周长1公里余,今残高6米。关门坐西朝东,门洞用券栿相间的方法筑成,高4米,宽2.7米,墙厚2.7米,今关楼已毁。城内匾额上书“平型岭”三字,两侧岭上明长城遗迹尚存。 平型关北有恒山如屏高峙。南有五台山巍然耸立,海拔都在1500米以上。这两山之间尽一条不甚宽的地堑式低地,平型关所在的平型岭是这条带状低地中隆起的部分,所以形势很险要。由于恒山和五台都是断块山,十分陡峻,成了晋北巨大交通障壁,因此这条带状低地便成为河北平原北部与山西相通的最便捷孔道。一条东西向古道穿平型关城而过,东连北京西面的紫荆关,西接雁门关,彼此相连,结成一条严固的防线,是北京西面的重要藩屏,明清时代,京畿恃以为安。 这里又因发生了举世闻名的平型关战役而闻名。1937年9月25日,日本最精锐的板垣师团主力在平型关遭到了林彪元帅率领的八路军的全力攻击,在此一役歼灭日军近千人,毁敌汽车100辆,大车200辆,缴获步枪1000多支,轻重机枪20多挺,战马53匹,另有其他大量战利品。
雁门关 位于中国山西省忻州市代县县城以北约20公里处的雁门山中,是长城上的重要关隘,与宁武关、偏关合称为“外三关”。在城西北大约20公里的地方,又名“西陉关”。雁门关是古代宋明两代的历史标志,一说雁门关,人们马上想到宋代杨家将为国前仆后继的故事。 “天下九塞,雁门为首。”“九塞尊崇第一关”雄关依山傍险,高踞勾注山上,是大雁南下北归的主要中部通道之一。 东西两翼,山峦起伏。山脊长城,其势蜿蜒,东走平型关、紫荆关、倒马关,直抵幽燕,连接瀚海;西去轩岗口、宁武关、偏头关至黄河边。关有东、西二门,皆以巨砖叠砌,过雁穿云,气度轩昂,门额分别 雕嵌“天险”、“地利”二匾。东西二门上曾建有城楼,巍然凌空,内塑杨家将群像,并在东城门外,为李牧建祠立碑,可惜城楼与李牧祠, 均在日寇侵华时焚于一旦。傅山先生所书的“三关冲要无双地,九塞尊崇第一关”的对联也已化为灰烬了。但唐代诗人李贺的《雁门太守行》仍写出了雄关的豪迈气势:“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胭脂凝夜紫。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流传至今。
广武城 在山西山阴县境内雁门关下。有新旧二城,是研究我国军事史的重要实物资料。 旧城是山西省现存最完整的古城之一。古城始建年代无考,现存古城建于辽代,明代包砖,清代修葺,文革中破坏。古城是研究辽金以及明代城池的重要实物资料,近年对古城进行了维修。城东西长约300米,南北长约500米。只在东南西三面修有城门,是防范北方扰敌的军事据点,现存城墙完好,城内有居民二百余户。
崇福寺 在山西朔城区东大街,是一处规模宏伟,殿阁群聚的古寺庙。创建于唐麟德二年(公元665年)。辽时曾作为林太师衙署,亦称林衙院。辽统和年间改名林衙寺,金天德二年(1150年)题额“崇福禅伟,建筑壮丽。崇福寺,门前有石狮一对,自山门由南向北有金刚殿、钟楼、鼓楼、千佛阁、文殊殿、地藏殿、大雄段、弥陀殿和观音殿,占地23400平方米,前后5重院落,布列适当、主次分明,是一座规模完整、宏伟壮丽的古代建筑。寺内,金代建筑、塑像、壁画保存完好,是一座历史价值较高的古代寺庙。现寺内弥陀殿、观音殿为金建,山门为清建,其余为明建。
君子性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我也许不能改变现在,但可以改变未来。请为乡村小学的孩子们捐一本书,也许你可以改变他们的未来! http://china.ocef.org 我的博客 http://blog.sina.com.cn/s/articlel...[/sign]
这个贴子最后由 同舟 在 2014年05月26日 15:39:14 编辑
|
| |
|